藻园讲坛⑭丨回望与前瞻——中美关系四十年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7日
2018年12月26日,“回望与前瞻——中美关系四十年”暨藻园讲坛第十四讲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第一放映厅举办。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所前副所长陶文钊,中央党史研究室前副主任章百家,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崔立如以及国际关系学院校长助理达巍五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讲座。当晚的第一放映厅座无虚席,场面火热。本次讲座由我校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与新浪国际联合举办。
讲座现场
五位专家学者首先回顾与盘点了2018年世界形势,继而围绕中美关系转型的动因和态势,以及中国的应对之道展开了对话和讨论。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陶文钊发言 摄影:杨丹曦
陶文钊研究员认为,2018年发达国家被民粹主义浪潮所席卷。中美关系进入转型期,过去40年的合作伙伴关系告一段落,未来中美之间肯定会有新的合作、博弈、调试与妥协,但中美之间新的互动模式还处在摸索阶段。中美之间关系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中美双方实力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也有全球民粹主义潮流推波助澜的因素在。
中央党史研究室前副主任章百家发言 摄影:杨丹曦
章百家研究员指出,2018年也有一些积极发展,尤其是亚太局势缓和,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有所改善。他认为,制约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在于双方对于对方能力限度的认识。中美建交就是因为双方都对对方实力有了清晰且稳定的判断。双方以此为基础的互信以及悬殊的实力对比实际上造就了中美良好关系的基础。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冲击了现存的世界秩序,原有基础不复存在,因此中美关系转向竞争,矛盾凸显。对于中国来讲,与美国争做世界第一可能有一定误导性,如果能用较少的资源,采取可持续的方式为多数人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的现代化的生活,这对于全世界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发言 摄影:杨丹曦
时殷弘教授表示,2018年国际形势恶化,但中国依然取得了不少外交成就。中美关系今日之变实际上是“转折的完成”。中国的崛起之路仍然是困难多、危险多,因此一定要分外的审慎。世界局势的深刻变化肯定是长期的,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坚持实干。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崔立如 摄影:杨丹曦
崔立如研究员认为2018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大国国内的发展变化与外交调整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密切。就中美关系而言,两国关系“嬗变”态势日趋明朗,两国实力差距进一步缩小,美国对华转向全面防范,中美之间竞争成为主线。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主题都将是中国崛起应对美国霸权。
达巍教授认为,2018年中美关系的转型成为了牵引国际政治局势的一个主要的变量。中美关系的过去40年是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已经终结了。中美当前的消极面与斗争面都在迅速增长,未来的走向现在还很难说清楚,但一定会是不同于过去40年的一种新型关系。如果两国同时管控得当,有可能在比较低的水平上达到新的秩序。
在互动环节中,各位专家鞭辟入里地回答了同学们的积极提问。本次讲座嘉宾层级高,对话效果好,现场掌声不断,反应热烈,为营造我校良好学术氛围,扩大我校学术影响力做出了积极贡献。